新闻动态
快捷通道
 
  • 欢迎访问天津市滨海新区汉沽烈士陵园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新闻动态 >新闻中心
心怀尊崇 在白山黑土间 我们追寻“独胆英雄”陈树棠的足迹——天津市滨海新区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慢行散记
作者:admin     点击数:143     更新时间:2023/07/14

公元2023年盛夏,在喜迎建党102周年之际,天津市滨海新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及烈士纪念设施保护中心一行踏上了北去的列车,我有幸随团出访,亲身体悟到滨城好儿郎“独胆英雄”的英名在白山黑水间的传颂,在他生前所在部队官兵的血脉相传,感受到红色追寻既是情怀的传承,更是社会价值的彰显,相信伴随着追寻的不断深入,天津滨城这片充满活力的热土必将注入更多充满温度的红色基因。在随团寻访时空转换中,伴随着跌宕起伏的情感,形成了这篇慢行散记,以兹纪念,以慰英灵。

镜头一

出行前的寻访

北上的列车呼啸而过,面对窗外转瞬即逝的景物,想到出行第一目的地——武警驻辽某部,思绪拉回到2021年底。

那时候,烈保中心成立伊始,历时六个月筹建了陈树棠烈士纪念厅。开展在即,为陈树棠续写跨越时空的革命情谊以告慰忠魂,成为烈保中心的选择,于是寻找陈树棠烈士生前所在部队成了那段时间的重中之重。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仅仅凭借“1945年9月参加东北民主联军”“陈树棠同志是119师22团8连1排排长”“ 在1947年6月27日的开源阻击战斗中,他英勇杀敌,以身殉国”等只言片语,在七十多年的军队变革中去寻找一个树棠排,何其艰难?此时,有着二十多年军旅生涯的我们中心主任成了大家的希望,他动用个人人脉、多方联系战友在解放军序列查找这支部队,无果。怎么办?他追问多位曾在东北服役的老兵,几经辗转,排除了在解放军编制序列的可能性,经慎重研判,提出大胆设想:这支英雄的部队会不会转隶武警编制序列呢?考虑到武警指挥学院是武警部队营团职军政主官集中轮训的军事院校,他找到在职的老教授老战友不厌其烦地走访各学员队,果然不出所料,这支号称“陈树棠的旗手”的部队已成为武警部队的精锐之师!振奋人心的消息喜得大家跟过年似的。通过紧锣密鼓联系,于是才有了揭牌仪式上“独胆英雄”陈树棠生前所在部队政治工作部主任热情洋溢的视频贺辞和“树棠排”官兵传承树棠精神的诺言。

大家如获至宝的激昂澎湃犹在眼前,“独胆英雄”传人的誓言仍在耳畔,此刻我们又踏上了寻访之旅,心中充满无限期待。

镜头二

英雄部队的威名

在沈阳站出站口,见到了来接我们的人。标准的军礼,灿烂的笑容,如沐春风,似曾相识。50分钟后考斯特把我们带到了部队营区。

营区位于山坳中,几栋楼房矗立,“听党指挥、能打胜仗、作风优良”几个大字迎面扑来。队史的红色文化长廊,一块块战史陈列展讲述了该部当年的光辉战绩;英雄林中,以陈树棠为代表的英雄们骄傲诉说着他们的英勇无畏;训练场上不时传来的口号响彻云天,颇有“男儿血,自壮烈,豪气贯胸心如铁”之感。

下午,在部队领导的带领下,我们走进内务区,参观集体宿舍、活动室、队史荣誉馆等场所。在训练场,观看了部队日常操课训练内容,特别是警卫拳和刺杀操,刺、劈、击,出击时杀气凛凛、势如猛虎;防、架、格,防守时巧妙避敌、动若脱兔……置身其中仿佛让人回到短兵相接、近身肉搏的战场。压倒一切敌人的虎气杀气、敢于“刺刀见红”的血性胆气,让我们见识了陈树棠的传人新时代武警的风采。

从荣誉室里,我们得知武警驻辽某部是一支有着辉煌战史和厚重荣誉的英雄部队。在波澜壮阔的战斗历程中,部队转战鲁东大地、驰骋冀东平原、浴血长白山麓、决战辽沈平津、突破长江天险、撕裂湘粤防线、聚歼桂系兵团,从“白山黑水”一直打到“天涯海角”,历经抗美援朝5次战役全过程,创造了“强渡清川江”、“血战砥平里”、“奇袭白虎团”等彪炳史册的光辉战绩。我们的塘沽籍“独胆英雄”陈树棠就是这支英雄部队的杰出代表。

镜头三

英烈墙下的誓言

在部队的一隅,矗立着一座英烈墙,密密麻麻的刻满了名字。每一个名字的背后都有一段昂扬的故事。透过滚滚硝烟,我依稀看到了他们满是泥土和鲜血的脸庞,但毅然决然握紧着手中的钢枪,每一发子弹都是以命相搏的虎啸,每一颗手榴弹都是视死如归的回响。嘹亮的集结号响彻整个杀场,他们刚毅、果敢,呼喊着、冲锋着,气势如虹。十八九岁的热血青春,在红旗下闪闪发亮。而那个仅凭缴获1支步枪和1枚手榴弹,神兵天降般独闯敌营,吓得敌人魂飞魄散的人正是我们家乡的“独胆英雄”陈树棠。

天蒙蒙亮,我们捧起早已准备好的鲜花,来到英烈墙下,树棠排的战士们已在那里等候。昨夜大山的风雨一遍遍触摸着英烈墙上的名字,仿佛在向天边的明月诉说心中的思念。随着一声令下,战士们坚毅地举起右拳:“赤胆忠诚、英勇无畏、无坚不克、甘于奉献!”这十六个字,声如洪钟,响彻云霞。

这一刻,我们都是陈树棠的旗手,营区的每一个战士、寻访团的每一个成员,还有那片英雄林里的每一个功臣,为祖国强盛,为人民安宁,为盛世太平。我们将梦你所梦的团圆,见你未见的世界,与你并肩书写未来的诗篇,你的名字一定会代代相传!

镜头四

与树棠排的对话

在营房的荣誉室,大家围坐一团,部队贴心地为我们和“树棠排”的战士们安排了一场交流谈话。看着满墙的荣誉和一张张稚嫩又坚毅的脸庞,我在想是什么让这些天南海北的娃娃凝聚在一起?是部队的召唤,是英雄精神的引领!上膛,瞄准,这颗叫做陈树棠的子弹狠狠地射向敌人的心脏。在三保临江战役中,只身一人俘敌61人。在身负重伤后,以手榴弹与进攻之敌搏斗,光荣殉国。曾获得东北野战军最高战功“毛泽东奖章”和“红星战斗英雄奖章”。何妨云影杂,英雄自天成。“陈树棠的旗手”,英雄的班排,又是怎样炼成的?“独胆英雄”的故事又有了怎样的后续?战士们给了我答案。

“在我了解了陈树棠之后,他就成为了我心中唯一的英雄,他机智勇敢、坚毅顽强,我要像他一样”;“英雄吃了所有的苦,我们才能吃到今天的甜,所以在任何时候我都要冲在第一线”;“当我遇到困难或者想偷懒的时候,都会想到我是树棠的旗手,我要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精神,敢打敢拼,不能给‘树棠排’丢人”,“今天的‘树棠排’可能不会像以前那样,现在都是科技战、网络战,无论哪种,我都会学好本领,随时准备报效国家,保卫家乡”……聊到动情处,战士们扯着洪亮又略带嘶哑的嗓音齐唱陈树棠之歌:“陈树棠大旗永飘扬……”我是仰望者,把你唱成歌。

一个英雄倒下去,千万个英雄站起来,上高原、戍边关、护国门;大庆抗洪、汶川救灾、国防施工;万守业、单岐山、曹永河、王玉林……这些陈树棠式的模范和功臣不断传承,为国防安全和军地建设贡献着红色力量。

镜头五

军地共建的约定

共育树棠精神军地共建签约仪式,从我们的红色宣讲员讲述“独胆英雄”的故事开始。视频中的敬姐,灵动又富有感染力,把陈树棠短暂光辉的一生如画卷徐徐展示,最后英雄拉响手榴弹与敌同归于尽的画面,让在场人无不动容。

随后,双方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分别围绕传承树棠精神的经验做法及成果、新时代进一步传承英雄血脉的具体设想、烈士家乡弘扬树棠精神的体会感悟等方面互相沟通交流,并就如何开展军地共建研学,烈士遗物征集、管理、运用,用好红色资源、讲好红色故事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我们约定,定期开展陈树棠烈士主题纪念活动,每逢陈树棠牺牲日或发展新党员,军地双方适时进行视频互动开展宣誓活动,积极共同创作颂扬独胆英雄陈树棠的文艺作品,为军地双方传承树棠精神、厚植红色文化提供有力支撑。

最后,双方代表在共建协议上郑重签字并握手致意,历史仿佛在这一刻定格。陈树棠,如同一条绵延不断的精神纽带,悄无声息地串联起相隔千里的滨城家乡和英雄部队,血脉相承、精神相系,推动红色文化的发扬与传承再上新台阶。

镜头六

龙首山的记忆

告别部队,我们继续北上。辽源,这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的城市,是我们追寻的第二个目的地。在这里,辽源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的朋友热情的接待了我们,顺着他们手指的方向,我终于见到了它——龙首山!它从东南奔驰而来,到了柴河岸边突然昂起,像巨龙的头,故名龙首山。山河环绕,风景秀美。而这里也是我们的英雄陈树棠曾经长眠的地方。

山因脊而雄,屋因梁而固。置身于雄伟的龙首山,仿佛还能聆听到草的哭泣、树的悲鸣。当年陈树棠烈士牺牲后,辽源市隆重举行10万人参加的公祭大会,沉痛悼念这位“独胆英雄”,师首长亲抬灵柩,中央领导亲自题词,绕城一周,英雄的遗体安葬于龙首山上,纪念碑上刻下“独胆英雄陈树棠烈士永垂不朽”。辽宁省将陈树棠烈士曾经战斗过的366高地八棵树南山命名为“树棠山”,东北民主联军命名陈树棠生前所在排为“树棠排”。

如今的龙首山已是另一番美景。柏油马路像丝带一样环绕在山上,楼台亭榭矗立山间,动物园、运动场望衡对宇,弥陀寺、魁星楼隔山相望。山顶的儿童乐园里不时传出孩子们的嬉笑,亭台里萦绕着大爷大妈们的高歌,晨练的人们更是奔跑在温润的空气中,开启一天的安乐生活,龙首山的记忆,山里山外的人们都记得!随便一问,当地居民都为“独胆英雄”竖起大拇哥,了不起啊!

镜头七

矿工墓的诉说

1925年出生在铁路工人家庭的陈树棠,家境贫寒,16岁就在日寇占领下的青岛码头当搬运工,整天扛箱子、背麻袋,遭受无休止的皮鞭和谩骂。后来,他被日本侵略者押送到抚顺煤矿做苦役,在那里每天只给半个橡子面和着糠的窝窝头,稍有不满就会被拉去灌辣椒水、压杠子,甚至扔进狼狗圈里被活活咬死。在暗无天日的集中营里,仇恨在陈树棠心底升腾蔓延。

为了切实了解陈树棠心中所恨,我们去到了辽源市的痛处,那里隐藏着一座被时间深埋的恐怖遗址,日军对中国矿工实施屠杀的地方——矿工墓。

“九一八”事变后,东三省沦陷,日本侵略者贪婪地追求煤炭资源,无所顾忌地掠夺中国的矿产。他们根本不把中国矿工当人看,而是当成“原材料”,和火药、雷管等一并列在原材料消耗的条目中,这些矿工在恶劣的环境下挥洒着血汗,每天被迫工作长达16个小时,用生命为侵略者创造财富。由于工作强度过大,每十几天就会发生一次矿难,许多人在事故中丧生。而生病的矿工也因为无法继续工作,被直接扔进“万人坑”里活埋。在七个“万人坑”里,静静地躺着数以万计的白骨,他们中大多数都是壮年的小伙子,平均年龄只有30岁。在长达14年的时间里,日本人带走了辽源的1500多万吨煤炭,却留给了中国人10万矿工的白骨。那些遗骸甚至无法辨识,无名无姓,无声无息。

至此,我读懂了陈树棠。那是对日本侵略者桩桩罪行的痛恨,那是为同胞争取独立和自由的决心,那是为了这片土地永远没有血泪和苦痛的胸怀。

镜头八

临别前的祭扫

微风吹拂,松柏苍翠,行程的最后,我们来到烈士安葬地——吉林省辽源市烈士陵园,向我们的“独胆英雄”道别。

烈士陵园依山而建,气势磅礴,庄严而肃穆。拾级而上,脑海中不断涌现出英雄牺牲的场景,虽重伤却不屈的身影,拉响手榴弹冲入敌群,粉骨捐躯无所惧,一腔热血终报国。

“树棠烈士,我们代表家乡的滨城人民来看您了……”一句横跨76年的问候令在场人无不潸然泪下。洒一杯浊酒祭烈士,献一束鲜花表哀思。鞠躬致意,热泪满眶。这里,安葬着我们的亲人,70多年未曾回家;这里,升腾着我们的骄傲,山河卫士、中华脊梁!

树棠,你知道吗?你的出生地于家堡,现在是滨城金融改革创新基地,蒸蒸日上,一派繁华;咱的家乡滨城,正在努力打造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家乡人民安居乐业,在建设现代化繁荣大都市的征程上阔步前行。树棠,家乡人民没有忘记你!你的英雄事迹广泛传颂,家乡百姓人人知,红色精神个个学,我们为你建起了“树棠林”,还要建“树棠路”、“树棠学校”、“树棠班”,要把你的名字刻进城市的街巷,融入人们的生活。树棠,你是咱滨城英雄谱中最璀璨的星辰,是共和国红色丰碑中最闪亮的坐标,你是咱滨城人民的荣耀,更是中华儿女的骄傲!

树棠,再见!我们带着家乡人民的企盼而来,在白山黑土间体悟你的赤胆忠诚、无私无畏,感受你的血脉传承、风骨长存,又满载着对你的深情厚谊不舍离开。今日之中国,壮美山河,轮到吾辈来建设、来守护。

寻访虽已结束,但它必定又是一个新的起点。